18年前,当阿森纳迎来在酋长球场的首个完整赛季时,这一宏伟的体育建设项目被视为俱乐部历史上的标志性转折点。这座现代化的球场如期竣工且未超预算,为阿森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彼时,阿森纳管理层坚信,球场搬迁将为俱乐部带来广阔的财务前景。的确,酋长球场启用首年,阿森纳的比赛日收入较之前在海布里的最后一个赛季几乎翻番,俱乐部的经济状况一时风光无限。

2006-07赛季,比赛日收入一度成为阿森纳的主要经济来源,管理层期望通过酋长球场获取稳定的收入、盈利能力及现金流,为俱乐部在欧洲足坛占据顶尖位置提供支撑。然而,随后几年内,这一愿景并未完全实现。阿森纳男足在战绩上既未问鼎英超,也未能在欧冠赛场上取得突破。同时,由于足球行业变化迅速,比赛日收入的份额快速被转播收入超越。时间仅过了7个赛季,阿森纳主要收入来源便从比赛日门票转为更具经济潜力的转播合同。
回望今日,酋长球场的比赛日收入仅占俱乐部总收入的20%左右,转播收入的份额是之两倍。更显眼的对比则在数据中显现:2006-07赛季比赛日收入为9100万英镑,2023-24赛季虽然增长至1.32亿英镑,但增幅仅为45%。反观其他收入,转播收入从4400万英镑猛增至2.62亿英镑,增幅高达495%;商业收入更是从3000万英镑大涨至2.18亿英镑,增幅达627%。这些数据反映了酋长球场在阿森纳财务体系中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式微。
那么,阿森纳为何在此时策划一场耗资巨大的球场翻新工程呢?原因在于,足球经济环境再次发生了新变化。英超推行财务限制政策,让每一笔收入的最大化显得愈发重要。同时,球场的翻新或扩建投资并不受PSR(利润及可持续性规则)限制,既不计入成本还可提升收入潜力。面对如火如荼进行球场改造的竞争对手,例如安菲尔德扩建、热刺新球场落成以及曼联规划中的老特拉福德翻新工程,阿森纳亦感受到压力和紧迫性。
尽管酋长球场仍是一座现代化的球场,但它早已不再是业界最先进的设施。过去几年,球场虽有一些维护提升,但提升幅度有限。尤其在阿尔特塔提出“仍有开发潜力”的理念后,球迷们也对这座球场的进一步优化抱有更多期待。事实上,相较于近期落成的热刺新球场及正在建设中的埃弗顿主场,酋长球场的低层看台显得不够陡峭,很难营造出一种令人屏息的比赛氛围。对现场观赛的球迷而言,通过扩建提升容量及优化看台设计,显然是值得期待的改进。
酋长球场翻新计划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力则是转播收入增长停滞的现实。随着英超转播合同的价值自2016年来出现显著放缓,比赛日收入重新变得具备意义。调整后的转播收益较2016-19赛季周期扣除通胀后缩减了31%,单场直播的价值更是从1020万英镑降至600万英镑。而如今,这座设施水平已无法支撑过去程度的经济收益时,比赛日收入的重要性再次迎来了复苏。

然而,任何巨额翻新计划都不可避免地引发一些担忧。阿森纳球迷尤其担心施工期间可能的临时迁址,以及翻新预算会否影响球队的竞争投入。毕竟,酋长球场刚建成时,阿森纳恰逢“勒紧裤腰带”的紧缩年代,球队战绩因此被竞争对手甩在身后。但与那个时代不同的是,当前的足球环境已历经巨大变迁。对阿森纳而言,是时候重新审视并优化这座拥有近20年历史的主场了。他们的不仅希望避开上次错过的行业红利,这次更期待抓住新时代的机遇,实现新的跨越。